11月2日上午,由我馆主办的大型公益学术讲座“历博讲坛”第127期在陕历博社会教育部二楼报告厅和线上成功举办。此次讲座是我馆策划实施的“吉金·中国”展览配套系列讲座“青铜文明与早期中国”的第十七讲,特邀西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孙庆伟先生,以《凤鸣岐山 宅兹中国——周人兴起的历史启示》为题进行讲演,我馆馆长庞雅妮主持讲座。本次讲座为线下讲座,共有文博单位、高校师生、社会人士等300余名听众现场听讲。
孙庆伟先生的讲座以“凤鸣岐山 宅兹中国”为主题,详细分析了周人兴起的历史进程及其对中华文明发展的深刻启示。他首先解读了“凤鸣岐山”作为周人祥瑞象征的意义,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周人如何在岐山之地奠定兴盛根基:一是唯农是务,周人以农业为立族之本,重农固本乃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二是世有哲王,历数后稷、公刘、古公亶父、文王、武王等卓越领袖,其德行与智慧成为周人兴盛的关键因素;三是善谋战略,列举古公亶父审时度势避戎狄、文王礼下贤者、武王观兵盟津、决战牧野等历史事件,展现周人开拓疆域、运筹帷幄的兴邦实践;四是任用贤才,周人在发展历程中广纳贤才,为其崛起和强盛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接着,他又以何尊铭文为切入点,深入阐释了“宅兹中国”的政治内涵:在战略上以“居中建极”为治统,在制度上以“礼法垂教”为治法,在理念上以“敬德保民”为治道,从而进一步探究了周文明政治和文化一统的实现过程,揭示了周文明在中华文明史中的独特地位与深远启示。
互动环节中,孙庆伟先生就现场听众的提问作出详细解答,回答了殷周之变的历史意义、文博专业跨学科发展等问题。此次讲座详细解读了周人兴起所蕴含的战略远见、制度创新与价值理念,为公众思考早期中国治理经验注入了新的理解,也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提供了重要启示。(投稿部门:科研工作部;撰稿人:杨以恒;初审:杨效俊、王洪;终审:庞雅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