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志愿者团队专业素养,深化志愿者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多维认知,陕西历史博物馆于3月23日组织50名优秀志愿者赴韩城开展文化研学。此次活动以“触摸历史脉搏,活化文物叙事”为主题,走进司马迁祠、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韩城市博物馆参观学习。
在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志愿者团队观摩了西周青铜重器与金鞘玉剑等珍贵文物。当目睹青铜鼎腹细密的雷纹与镶嵌绿松石的饕餮双目时,志愿者们现场展开文物纹饰寓意的讨论。特别在芮桓公墓展区,七鼎六簋的规制引发大家对周代礼乐制度的现场解析与探讨。
志愿者随后考察了由文庙、东营庙、城隍庙组成的韩城古建筑群,透过元代建筑正脊上精美的琉璃鸱吻、明代砖雕寓意深远的“鲤鱼跃龙门”照壁,深入了解了中国古代城市营建的礼制密码,领略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在司马迁祠的千年古柏下,讲解员以《史记・货殖列传》为切入点,引导志愿者探讨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史学观如何启迪当代文化传播。
“感谢陕历博为志愿者安排的参观研学活动,每一次的学习都让我对讲解工作有新的认知”,志愿者祝鑫彤分享道,“站在史圣长眠之地,突然明白冰冷的展柜需要注入人文温度。我们将尝试用故事链串联文物,让游客听见历史的回响。”
未来,陕历博将持续创新志愿者培养模式,通过日常培训学习及“行走的文物课堂”等方式,培育兼具专业素养与创新思维的博物馆志愿者,不断为志愿服务工作注入新的动力与智慧,让千年文明传承焕发时代生机。(投稿部门:社会教育部;撰稿人:刘娟;审核人:呼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