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秦汉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圆满落幕
时间:2024-05-23

5月17日下午,作为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的重要学术活动之一,“秦汉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成功举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罗文利、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孙周勇分别致辞,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贾强出席。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侯宁彬主持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汉景帝阳陵博物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大学、西安文理学院、咸阳师范学院等国内多家文博机构、高等院校的代表和专家学者近160人参加会议。

“秦汉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全面开放和“秦汉文明”系列展览开幕之际举办的一次学术盛会。研讨会旨在交流考古、历史视阈下国际学术界关于秦汉文明研究的最新成果、动态,加深公众对秦汉文明突出特性及其世界意义的认知。会议邀请了国内从事秦汉文明研究的考古、历史等领域的6位知名专家,以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中亚三国从事与秦汉文明研究有关的3名专家学者代表,共同探讨秦汉制度文明的突出特征、重要作用以及深远影响。

9名中外专家围绕“历史、考古视阈下的秦汉制度文明”主题做了主旨发言。上半场考古组5位专家学者分享了秦汉考古发掘研究新成果,系统阐释秦汉文明总体特性,深入分析墓葬、帝陵、都城、铜镜等物质遗存的内涵。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先生重点解读了汉文明体现的突出特性,并深刻阐释了汉文明在中华文明特性中的关键历史作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杨哲峰教授用“守旧”与“创新”交织的时代特征高度概括了秦汉时期墓葬结构演变的规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焦南峰研究员详细介绍了西汉帝陵渐进的考古研究历程、丰硕的考古成果以及宝贵的学术价值;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许卫红研究员在城市手工业考古视野下,考察了咸阳城北区遗存的分布规律及功能属性;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艺术与民族志部主任托基尔·诺克比洛夫·胡萨诺维奇先生,介绍了一批该国国家历史博物馆藏塔什干与撒马尔罕地区出土的汉代中国铜镜。

下半场历史组4位专家学者通过交通史、艺术史、发展史等不同视角的解读,多方位展现了秦汉时期经济、技术、思想、物质文化成就,以及“丝绸之路”的交流纽带作用。西北大学历史学院王子今教授深入分析了交通技术进步对于促进秦统一的重要作用,阐明了交通考古对于认识秦汉文明世界影响和历史作用的重要意义;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贺西林教授,通过对汉代绘画、雕塑、景观等相关视觉和物质遗存的精深分析,揭示了汉代图像的思想史意义;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历史部主任艾努尔·阿克贾萨罗娃女士,介绍了该国“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珍贵文物,以实物印证了中国同中亚地区自古以来密切的文化交流;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基金会计部主任古尔纳兹·阿斯卡罗娃女士,以商贸路线勾连起“丝绸之路”沿线重要遗迹、遗物,着重阐释了丝路作为文明交汇枢纽的重要地位。

此次会议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秦汉文明研究进行了多领域、深层次的交流与讨论,实现了分享学术成果、开阔学术视野、探索理论方法的会议目的,助推了国际视野下的秦汉文明研究不断走向深入,促进了中国和中亚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投稿部门:科研工作部;撰稿人:胡中亚;审核人:杨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