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陕西历史博物馆“玉韫·九州”展览配套学术图录正式出版
时间:2023-12-04

日前,由陕西历史博物馆编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的《玉韫·九州:中国早期文明间的碰撞与聚合》(以下简称《玉韫·九州》)一书正式面世。

《玉韫·九州》是配套陕历博组织举办的“玉韫·九州——中国早期文明间的碰撞与聚合”展览(以下简称“玉韫·九州”展)的一本同名研究型图录。“玉韫·九州”展系陕历博策划实施的“早期中国”系列展览的第二部。“早期中国”系列展览通过彩陶、玉器、冶金三重视角,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学成果进行系统阐释和展示。“玉韫·九州”展汇集了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48家文博单位的450件(组)展品,以玉为视角,探讨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内在机制与恢弘进程。

《玉韫·九州》全书共67万余字433页,由策展人总括性序言、学术研究论文、展览巡礼以及玉器文献目录四大部分构成。集学术性、科学性、科普性与可读性为一体,通过九位知名专家撰写19万字学术专文,四百余幅多角度高清文物图片,聚焦中华文明起源,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挖掘史前玉器深邃的文化内涵,阐明早期玉器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玉器视角深入浅出地讲述中华文明从何而来。

该书除完整收录同名展览大纲文本外,还精心挑选展示了340件(组)文物,其中包括一些首次亮相的新面孔,如襄汾陶寺、西安太平遗址相关文物,以及部分深藏在陕历博库房中的石峁玉器精品;还包括因各种原因未能参展的代表性文物,也一并收入,如凌家滩文化玉人、南阳黄山遗址玉器。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由策展人亲自导读,在代序中为读者详细介绍了展览缘起、“早期中国”三部曲等内容构建的学术依托,尤其是对“玉韫·九州”展览的内容阐释最值得关注,介绍了如何提炼展览主题、梳理叙述重点、如何组织展品以及构建叙事文本。

该书的出版既是对数十年史前玉文化研究成果的一次系统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播,也是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多元一体文化传统的普及与推广,有助于读者更好理解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

据悉,“玉韫·九州”展还入选了由国家文物局、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央网信办共同主办的2023 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投稿部门:科研规划部;供稿人:胡中亚;审核人:庞雅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