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翻译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了“守护国宝 传承文明 博物馆与文物安全保护高端论坛”。
陕西省文物局督察与安全处处长周党卫、副处长刘大新,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朱铭,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杨瑾以及陕历博各职能部门代表和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代表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陕西历史博物馆安全保卫部主任马军辉主持。
论坛主题报告环节,河南博物院保卫处处长李政育对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发展历程进行回顾,结合自身的实践调研经验,总结出当前博物馆普遍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同时结合河南博物馆盗窃实例,强调博物馆文物安全的重要性与加强文物安防技术的紧迫性。针对博物馆目前亟待解决的文物安全管理问题,李政育重点探讨了改进重点与发展思路。
洛阳博物馆研究员高西省以“战国时期山字纹铜镜的中西互动”为题,介绍了中国的山字纹铜镜和镶嵌玻璃珠山字纹铜镜,以及镶嵌玻璃珠山字纹铜镜的分布与特点。他指出,中国山字纹铜镜上镶嵌的蜻蜓眼玻璃珠来自西亚、中亚或仿制,是战国晚期中西文化交融、合璧的直接物证,并与中亚、阿尔泰地区的山字纹铜镜进行比较,提出了对中西山字纹铜镜的传播路线的看法。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员李鹏就“博物馆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路径探究”,从公安部门的角度对博物馆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论述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历史使命和必由任务、列举一系列博物馆突发公共事件的案例并分析形势下博物馆安全现状,提出对博物馆解决公共突发事件路径的思考,总结出博物馆模拟实训要求“快速到场、快速处置、快速恢复”和“要自身安全、要消除危险、要控制现场、要救助群众、要收集证据、要清理现场、要恢复秩序”的“三快七要”。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员李懿围绕“博物馆安防管理探索”,介绍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目前的防护体系,重点阐释了安防系统的运转机理,过对比分析几种新型前沿科技,提出未来博物馆安全防护应向数字化、全面化发展,并注重管理留痕,为未来决策提供依据。
论坛讨论环节,与会代表们就镶嵌玻璃珠的宗教意义、陕西历史博物馆安全防护的经验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与几位学者进行讨论。最后由朱铭副馆长作总结发言。他对四位专家的精彩报告进行了点评,并提出新时代博物馆从业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坚决保护好博物馆内的每一件文物。(投稿部门:安全保卫部;撰稿人:焦超;审核人:马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