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主办的大型公益学术讲座“历博讲坛”第104期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社教部二楼多功能厅成功举办。此次讲座特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陈国科先生,以《河西走廊汉唐考古新收获》为题讲演。陕历博副馆长庞雅妮主持讲座。相关业务人员、高校师生、社会人士等300余名听众现场参与。
陈国科先生的讲座围绕河西走廊张掖黑水国、敦煌佛爷庙湾-新店台、武威吐谷浑王族墓葬等三处汉唐时期墓群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展开。陈国科先生及其团队在考古类型学与年代学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应用科技考古手段,复原了汉唐时期河西走廊社会与生业多元融合的文化面貌。陈国科先生认为,河西走廊汉唐时期墓葬群的考古发现,为汉唐时期大一统国家对边疆地区的治理以及吐谷浑融入中原文明体系过程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其中包括吐谷浑文字在内的多项“首次”发现也填补了该研究领域的空白,实证了河西走廊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互动环节,陈国科先生与听众就十六国时期墓葬的特征进行了交流。此次讲座是陕历博策划组织的“汉唐文明与丝绸之路”系列讲座的第七讲,增进了公众对于汉唐时期西北地区考古研究成果的认识与了解。(投稿部门:科研规划部;撰稿人:胡中亚;审核人:杨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