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及加强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让思政课走出校园走进博物馆,加强思政课的文化深度,8月28日至30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学生讲解中心举办大学生思政研学交流活动,带领来自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8个学校学生共30人赴汉中进行为期三天的主题研学。
同学们通过对汉中市博物馆、城固县博物馆、武侯祠及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实地学习,围绕 “汉中地理环境的优势及对文化的影响;三国时期魏蜀两国为何相争于汉中;张骞对于丝绸之路的贡献;‘汉’为何能成为我国主体民族的代称;中国革命史中的光辉一章;最能代表汉中的文物”六个议题,结合陕历博文物资源,对比学习深入思考,分组研究交流探讨,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讲解员业务水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通过此次研学活动,不仅让大学生们对汉文化的发展历程,秦蜀古道和汉中水利建设、文物保护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祖辈筚路蓝缕开通丝绸之路的不易有了深刻体会,学习到张骞“敢为天下先”的伟大精神。通过深入了解陕南苏区革命活动的历史,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革命先辈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艰难历程,体会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此次思政研学充分挖掘教育资源,使博物馆和大学思政课深度融合,感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历史文化传承路途上的艰辛不易,将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扎根大学生的心灵深处,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拓展博物馆教育功能。(投稿部门:社会教育部;撰稿人:曹琳娜;审核人:廉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