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西安晚报讯(记者呼延思正) 日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配合基建考古发掘中,在西安近郊的一座隋代墓葬中发现了一组珍贵的隋代白瓷,其中一件接近半脱胎的瓷杯被专家初步认定为隋代邢窑精细透光白瓷。这是在陕西境内发现的第一例邢窑透光白瓷完整实物。
据文物工作者介绍,墓葬中出土墓志显示,这座隋代墓葬年代为隋大业四年(608年),出土物中以瓷器最具特色。所有瓷器均为白瓷,从出土的细颈瓶、四系罐等器形及釉色分析,与西安地区发现的隋代邢窑白瓷器有很多共性。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一件白瓷杯,侈口圈足,口径约8厘米,高约7厘米,器壁仅厚1毫米左右,釉色均匀,遮光而视,能见后面手影,达到光照见影的奇特效果。
省文物研究者认为此次出土的白瓷杯就是文献中记载的隋代邢窑透影白瓷,由于其胎料及釉料中含有较高的氧化钾成分,不仅细腻洁白,而且具有玲珑剔透的特点,属于邢窑白瓷中的珍稀产品。
邢窑是唐代著名的瓷窑之一,位于今邢台市临城县与内丘县的接壤之地。邢窑创烧于北朝,在唐代以烧制白瓷而闻名于世,尤其是其所烧制的细白瓷,代表了隋唐两代白瓷烧制工艺的最高水平。其中以透影细白瓷最为珍贵,其工艺登峰造极、前无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