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文物报
6—9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组队与蒙古国游牧民族文化学院、蒙古国民族历史博物馆合作,对蒙古国后杭爱省浩腾特苏木乌兰朝鲁巴戈四方形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回鹘大型砖室墓一座,蒙元时期墓葬8座,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取得了重大考古收获。
所谓“四方形遗址”,是蒙古学者根据其地表上呈方形小城状的形制特征而命名的遗址代称。这类遗址目前仅发现于鄂尔浑河畔的古回鹘首都哈拉巴拉尕斯古城的西南部山谷中,哈拉巴拉尕斯古城与最近的四方形遗址之间的距离仅有7公里。在蒙古高原,这种四方形遗址是一个全新的考古学文化遗存,蒙古国从未对之进行过考古发掘。中蒙联合考古队去年的调查成果表明,在乌兰朝鲁巴戈共有28座四方形遗址,集中分布于杭爱山脉东麓的5个山谷之中。其中胡拉哈山谷分布2座,洪根好莱山谷分布7座,乌布尔哈布其勒山谷分布10座,郝列克苏尔山谷分布8座,都根诺乌珠尔山谷分布1座。此次考古发掘选择了上述遗址群中的2座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乌布尔哈布其勒山谷中的3号四方形遗址已经发掘完毕,胡拉哈山谷中的1号四方形遗址的发掘工作则有待继续。
乌布尔哈布其勒山谷是四方形遗址分布最多的山谷,3号遗址位于簸箕形山谷的深处,与另一座四方形遗址并列分布,二者形制、规模基本一致。3号遗址同其他四方形遗址相比,在规模上属较小的一座,由围墙、祭台和墓葬组成。围墙平面呈长方形,高0.6、宽5米,西墙和东墙长28米,南墙和北墙长30米。围墙外设有围沟,宽1.5、深0.5米。在东墙正中开一小门,宽2米,门边侧残存有铺地砖。祭台由台体、护墙组成,平面呈方形,剖面呈梯形,叠涩收顶。台体由石块、黄粘土交合砌筑而成,底部边长6.6、顶部边长3.6、现高1.5米。护墙由残砖垒砌而成,墙体外侧抹有厚0.8厘米的灰色墙皮,边长8.1、宽0.8、残高0.5—0.7米。1号墓葬位于祭台的南侧,与祭台并列分布,墓圹的北部与祭台的南部交合。此墓葬开口于第5层下,与祭台的起建层位相同。墓葬分为墓道、甬道、墓圹和墓室。墓圹由平地下挖而成,边长4、深4.2米;墓室为砖砌圆形穹庐顶式,墓顶由2层砖叠涩垒砌而成,墓室内地面残存有方形铺地砖;墓室内径3、外径4、墓壁高1.1、墓顶高1.2米;甬道由条砖分砌而成,长1.6、宽和高均为1.1米;墓道为斜坡阶梯式,长5.4、宽0.8—1、深0.1—3.4米。在墓顶与甬道部位各发现直径0.5米的盗洞,由于早期被盗,墓室内只残存有少量肢骨,还出土有随葬的马骨、牛骨、羊骨和狗骨等。此外,在遗址中还出土有一些陶器残片、板瓦、筒瓦、瓦当及蝙蝠形吊沿等建筑构件。陶片是一些破碎器皿的残片,质地主要有夹砂灰陶、褐陶、泥质灰陶等,以菱形方格纹的装饰最具特点。板瓦与筒瓦分为素面和饰布纹的。瓦当分为当心饰莲蕾纹和当心饰莲籽纹、外环均饰连珠纹。蝙蝠形吊沿是非常特殊的建筑构件,出土于祭台四角的倒塌堆积里,共7件,整体捏塑成较为夸张的蝙蝠状,圆耳猴面,耳部有连缀孔,并涂以朱彩。倒塌堆积中还发现一些带有彩绘的白灰墙面,应为当时建筑上的墙面壁画。
胡拉哈山谷的2处四方形遗址中以1号遗址的规模较大,保存情况相对较好,位于其东南部的2号遗址破毁严重,地表上隐约可见轮廓。1号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围墙东西长50、南北宽40米,本年度的发掘工作仅揭露出祭台的一部分,祭台为方形,亦属于砖石结构。在祭台的南侧发现了一座小型的砖石墓,墓圹长1.81、宽1.24米,墓室顶部券成船篷式,以双层砖平铺封堵墓门,封门和墓室总长1.15、高0.7米。在墓室内发现一儿童的头骨和数块零散的肢骨,头部附近发现一圆形的金耳环。根据地层判断,这座墓葬的修建时间与祭台的营建时间相当。值得注意的是这座小型砖石墓所用砖块与祭台用砖在形制上基本一致,而且墓葬直接建在祭台的正南侧,是有目的地选择葬地,特别是尸骨大部分残缺,都说明这座墓葬非常特殊,应与四方形遗址有着某种直接的关系,是否是该四方形遗址的主体墓葬或是从葬,还是属于祭祀葬,皆有待于来年考古发掘的证实。
在发掘1号遗址的同时,还在围墙的附近清理出晚期墓葬8座。这些墓葬地表均覆盖以石头堆,葬式分为竖穴土坑墓和土洞墓,以长方形薄木棺或独木棺成殓尸骨。随葬遗物有罟罟冠、金耳坠、金扣饰、珍珠链及金头饰等珍贵文物。根据墓葬中出土的罟罟冠及特殊的葬具独木棺判断,这应是蒙元时期蒙古人所特有的丧葬习俗,但少数墓主人的头骨具有高鼻梁、窄颅的特征,属于典型的欧罗巴人种,这也是此次考古发掘又一次较为意外的发现。
关于此类四方形遗址的性质,学术界过去一直存在着争议。蒙古国大部分学者认为是祭祀性遗址,而以蒙古国民族历史博物馆奥其尔馆长为代表的少数学者则认为是墓葬。此次考古发掘证实,这种四方形遗址实际上是一种大型的墓葬。这种墓葬有着较为明显而又复杂的特征:一是集中分布于背山面水的山谷之中,有着统一的墓茔地,并成片分布;二是墓茔结构基本相似,都由围墙、祭台和墓葬组成;三是墓葬本体为砖砌穹庐顶式,由墓道、甬道、墓圹和墓室组成。由于此次发掘的乌布尔哈布其勒山谷3号遗址的墓葬早年被盗,没有留下完整的标型器物,但通过遗址中出土的菱形或斜方格纹的陶片以及印布纹和粗绳纹的砖瓦分析,初步可以了解这种四方形遗址的文化属性。这些陶片和砖瓦与回鹘古都哈拉巴拉尕斯古城出土的同类遗物在形制特征及装饰艺术上完全一致,属于古回鹘时期的典型风格。此外,遗址中出土的莲蕾纹瓦当在中国的许多唐代遗址中也有发现。因此初步认定,分布于后杭爱省浩腾特苏木乌兰朝鲁巴戈附近的28处四方形遗址,其大致年代都应是古回鹘时期,其族属应当是8—9世纪活动于蒙古高原的回鹘族。从四方形遗址群庞大的建筑规模及墓葬较高的规格分析,这些四方形遗址应是回鹘贵族或可汗的陵墓群。(塔 拉 陈永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