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当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展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定活动,此次公益鉴定活动陕历博特邀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文物交流中心原副主任郑怡参与鉴定,并为民间藏家进行义务鉴赏及文物法规普及。当天共有3位民间收藏爱好者前来鉴定,鉴定藏品共20余件,包含有字画、钱币、瓷器等。经鉴定,此次所有藏品仅瓷器为真品,其余藏品均为赝品或臆造工艺品。
活动中一位来自东北吉林的藏家带着一口袋的钱币进行鉴定。据当事人介绍,其本人尤其对古钱币情有独钟,5月中旬他和朋友到西安旅游,期间听闻陕历博在国际博物馆日将开展公益鉴定活动,便将自己及朋友所购买的钱币拿来鉴定,他早先听网上的一些“专家”说,他所持有的钱币都是“极品”,价值很高,实际自己并未花高价购买,所以不确定藏品的真伪及价值,希望通过此次鉴定,让专家给出明确意见,确定藏品的真伪。经过仔细观察后,最终认定这位藏家所持藏品均赝品或臆造工艺品。郑老师向当事人提醒,老年人在收藏艺术品时需谨慎,要理性判断藏品价值,普通藏家往往都是在网络上通过高价诱惑落入骗子的圈套,但凡涉及转账汇款,切忌盲目做出决定,切实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为安享幸福晚年保护好个人财产。
陕历博开展每月一次的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定咨询服务,目的是向社会公众传播文物鉴定知识、倡导理性收藏,引导建立风清气正的民间文物收藏环境,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投稿部门: 藏品管理部;撰稿人:耿毅 ;审核人:贺达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