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下午,由我馆组织举办的“玉器与早期中国”大型原创展览配套学术讲座第十二讲《互动与记忆:陶寺玉器的社会属性探讨》在第86期“历博讲坛”线上开讲。主讲专家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高江涛先生,我馆副馆长庞雅妮主持讲座。截止发稿,有超过17.5万人次,通过陕西历史博物馆官方微博、B站,文物陕西微博、中国知网、陕西日报群众新闻5家平台观看了讲座直播。
讲座环节,高江涛先生率先从陶寺遗址的区位、地理环境及陶寺城址布局切入,总括性介绍了相关主题背景。他强调,要将陶寺文化与陶寺玉器置于交流互动的宏观背景下考察。随后,从陶寺玉器形成的新组合与新内涵、文化互动中的陶寺文化、陶寺文化的创新融合与传统传承三个方面,着重讲解了陶寺玉器的发现和研究成果,为我们勾勒出一个主要以玉器和陶器为载体,重礼仪、讲礼制的陶寺社会。他将发明多孔玉石钺解读为陶寺人创造新的集体记忆这一观点,令人印象深刻。
互动环节,在线听众提问十分踊跃,高江涛先生回答了陶寺玉器玉料来源、玉器改制、大墓形制以及与石峁之间的联系等诸多问题,在与专家积极的交流中,增进了公众对于陶寺文化内涵与陶寺玉器的认识与理解。在接下来的讲座计划中,讲坛还将聚焦黄河上游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玉器,力图为公众呈现中国史前玉文化的全貌。(投稿部门:科研规划部;撰稿人:胡中亚;审核人:杨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