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5月9日,在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关怀和直接领导下,我国第一次成规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在法国巴黎小皇宫博物馆(Le Petit Palais)开展,近四个月的展期中,占有十个展厅的374单件中国文物吸引了36万余观众参观,8万本图录被销售一空,展览获得巨大成功。由此拉开了50年来中国文物出国(境)展览的序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源自于1971年7月起,在故宫慈宁宫举行的全国出土文物展览,展览内容从迄今8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始,止于明万历时期定陵出土文物,囊括包括陕西在内的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近2000单件文物展品。展览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陪同外宾参观。特别是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破冰之旅中,周总理专程邀请尼克松参观,文物展览助力国家外交,受到中外观众的高度赞赏。
为了进一步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与认识,1971年至1973年国务院以故宫的全国文物展览为基础,再从16个省、市、自治区增选文物后总计500件余(组),分为两套,这批文物被分为二套展品,赴法国、英国、日本、罗马尼亚、奥地利、南斯拉夫、瑞典、墨西哥、加拿大、荷兰、美国、比利时、菲律宾、澳大利亚、中国香港15个国家和地区巡展,持续到1978年,累计接待观众达到657.5万人次,在世界各地引起轰动。这个迄今规模最大,展出时间最长,巡展地点最多的国家级展览,为当时世界观众打开了通向中国这个陌生世界的道路,文物外展如同“乒乓外交”一样,堪称中国国家宝藏的“光荣使命”。
陕西省作为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在本次展览中选送了各收藏单位的镇馆之宝参加展出,包括半坡人面鱼纹盆、西周青铜牛尊、秦代跽坐俑,汉代杨家湾兵马俑、玉仙人奔马、玉辟邪、唐代兽首玛瑙杯、舞马衔杯纹银壶、八棱型人物金杯、三彩骆驼载乐俑等 134 件(组)展品(文物 111件、拓片6件、壁画摹本17 件),成为了本次出国展的重中之重。特别是以唐代何家村金银器的所代表的盛唐气象,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最精彩的华章,陕西省为我国早期文物外交突破实现了使命担当。
50年多来,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陕西利用丰富的文化遗存,以配合国家外交大局为己任,独立或参与国家对境外,在全球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城市,举办文物展览近400个场次。形成了以秦始皇兵马俑为主、以及周代青铜器、汉代陶俑、唐代金银丝路、丝绸之路、佛教造像、考古新发现文物精华七大体系,为支撑的系统化出国(境)展览工作模式,直接和间接观众超过1亿人次,极大地提升了陕西国际知名度,为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促进祖国统一,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做出了巨大贡献。(投稿部门:陈列展览部;撰稿人:吴海云;审核人: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