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中秋节,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团圆、丰收和吉祥的重要节日。而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作为唐代宫廷艺术的代表,其上的鸾鸟衔绶图案恰好与中秋节所承载的吉祥寓意相呼应,鸾鸟的吉祥寓意与中秋月圆之夜的团圆美满相得益彰。在唐代,中秋节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等习俗已颇为盛行,而宫廷中的庆祝活动更是极尽奢华。金银平脱镜作为唐代宫廷的珍贵物品,很可能在中秋之夜被用作装饰或赏玩之物,为节日增添了一抹华贵与神秘的色彩。
陕西历史博物馆华夏宝库团队以“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为灵感,设计制作的“鸾歌月圆·鉴中秋情”数字文创产品,旨在通过现代数字技术,将传统艺术与中秋文化完美融合,让古老的文物以全新的形态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传递节日的温暖与文化的韵味。
发售详情
产品名称:鸾歌月圆·鉴中秋情
发售时间:2024年9月15日 10:00
结束时间:2025年3月14日 16:00
发售定价:36元/份
发售数量:2024份
本款数字文创产品将保留1份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平台预留100份用于后续平台活动,华夏宝库所发行的数字文创产品均有官方授权。
文物原型档案
【名称】: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
【时期】:唐
【类别】:金银器
【等级】:一级文物
【尺寸】:直径22厘米
【出土地点】:西安东郊韩森寨
【文物展位】:陕西历史博物馆 第三展厅
文物介绍
镜为圆形,镜背正中置圆钮,镜钮四周以金丝同心结环绕,钮外一周贴饰花叶形银片,镜背主纹为四只口衔绶带逆时针飞翔的鸾鸟,为金片刻镂粘贴而成,金光银辉的饰片在黑色素胎的映衬下显得华丽夺目。
金银平脱是唐代盛行的一种工艺美术,也为我国特种工艺镜中的精品,我国古代一般器物的金银平脱术最迟始于西周时期,世界现存金银平脱镜仅十余枚左右,即使在唐代,也属极为奢侈之物。其平脱技巧精美异常,纹饰雍容华贵。平脱纹饰极具表现力,特别善于表现细部特征,镜背面的四只鸾凤头向上昂,足向后蹬,奋然展翅,冲天而起的形象栩栩如生,鸾凤羽毛的刻画更是表现得细致入微,生动逼真。
价值内涵
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是唐代宫廷艺术的杰出代表,其精美绝伦的工艺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了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瑰宝。鸾鸟向来被人们认为是能够带来幸福的吉祥鸟,而绶带的“绶”与长寿的“寿”字谐音,代表着长寿不老。“鸾鸟衔绶”蕴含着幸福长寿,而环绕的“同心结”则寓意相爱之意,这枚铜镜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创作呈现
“鸾歌月圆·鉴中秋情”数字文创产品在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基础上进行了二次设计,设计者利用3D建模等数字技术,将鸾鸟图案细致刻画出来,鸾鸟口衔绶带翩翩起舞,使得用户在中秋佳节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碰撞出的独特魅力。
授权方介绍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馆藏珍品文物170余万件,收藏着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民国以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各类物证等珍贵文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尤以历代陶俑、商周青铜器、汉唐金银器以及唐墓壁画最富特色,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