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中文版
《文博》2022年第4期介绍


       《文博》创刊于1984年,是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的考古学类双月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扩展版)、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学术声誉、拥有多层次的读者群体。

       《文博》以保护、研究和宣传人类文化遗产为宗旨,关注国内外考古与文物新发现,广纳学术和艺术百川,提倡人文关怀,致力于推动学术交流与发展。常设栏目有:发现与研究、探讨•争鸣、史迹考述、文保科技、宗教视阈、博物馆天地、遗产保护等。

       《文博》2022年第4期(总229期)现已出版,欢迎订阅关注。


本期目录及摘要:

宁夏海原南华山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调查简报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海原县文物管理所

       2020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海原县南华山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发现了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存,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址点89处,主要分布于南华山山麓周围的坡地或山前台地上,地理位置相对较高,分布密度相对较大。此次调查的遗址文化面貌较为单纯,基本上都属于菜园文化。此次调查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菜园文化的分布范围及文化性质,并为探讨宁夏南部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及与周邻地区考古学文化关系提供了重要资料。


甘肃华池大梁峁遗址2017年试掘简报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华池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2017年9至11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合作对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大梁峁遗址进行试掘,清理龙山文化早期窑址1座、灰坑17个,出土陶器、玉石器、骨角器和贝类等各类不同质地遗物共94件。该遗址是近年来陇东地区为数不多的经科学发掘的龙山时代早期聚落址,尤其是发现的排水管等重要遗存对于揭示陇东地区在龙山时代早期聚落形态演进和文化发展演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洛阳唐城花园C3M433西周墓发掘简报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2002年7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洛阳东车站以南的唐城花园建设项目中,清理了一批两周时期的墓葬。其中编号C3M433的西周墓,出土有铜器、陶器、海贝、玉饰等。根据随葬品特征判断该墓的年代当在西周中期。该墓的发现,为研究洛阳地区西周墓葬的丧葬制度及随葬习俗提供实物资料。


试论重庆地区旷野与洞穴遗址的旧石器工业   高 磊

       重庆地区是古人类起源与演化的重要区域之一。通过对重庆地区的石器工业进行系统梳理,发现该地区旧石器工业可以分为两大系统:一是以河流阶地遗址为代表的旷野遗址工业系统,一是以洞穴遗址为代表的穴居遗址工业系统。两个系统在原料制备与利用、石器组合与特征、剥片策略与技术、石器毛坯与加工技术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区别。通过对两个系统的比较研究,揭示古人类对不同栖居环境的适应行为,探讨背后的成因与动力。


贾湖一期遗存的认识   宋 瑞

       贾湖一期遗存以贾湖遗址的发现而得名。本文通过对《舞阳贾湖》报告的再分析,认为贾湖四段非过渡阶段,且与五段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而这正是贾湖一、二期间的缺环所在。本文将贾湖四段归入贾湖一期,并将整个贾湖一期遗存分为早晚两段,推定其年代为距今9000至8400年之间。


从甲骨文看殷商时期弓的减振方式   郭光义  钱耀鹏

       弓是古代重要的远射工具与武器,囿于出土资料匮乏,学界对弓的研究相对较少。甲骨文“弓”和“射”字均属象形文字,但字形结构有所不同,以折笔的有无为准皆可分为两类。通过出土实物、古文献和民族学资料的对比分析,可知殷商时期的反曲复合弓与现代竞技用反曲弓甚为相似,也应有减振装置。其中带折笔者应是弓箫系缚羽毛类减振装置的象征,无折笔者则可能是缠绕于弓弦两端的皮毛类减振装置,与弓弦重合而不易表现。减振方式及材料选择之异可能还与殷商时期的等级制度有关。


论青铜器垫片的装饰化——以宝鸡茹家庄国墓出土青铜器为例   苏荣誉  王 竑

       垫片是泥范块范法所独有的工艺措施,自早商发明后应用日益普遍,还出现了滥用现象。垫片往往以铜器碎片充任,形不规则且小。但早在二里岗时期,也有铸工单铸造规矩形垫片者。西周早期还有铸工以垫片装饰器表,将垫片作为装饰的一部分。西周中期宝鸡茹家庄国墓地有成批青铜器使用了特别铸造的大片且形状规则的垫片,明显具有装饰功能,是镶嵌工艺的先声。


出土文献所见秦迁陵县“库”生产职能考   李 兴

       秦迁陵县“库”具有一定的生产职能,但不包括兵器的铸造,迁陵县的兵器铸造应在县工室,其在中央官署的指令下进行兵器生产。本文通过分析迁陵县库的吏员、库工、徒隶等参与的各项事务,认为迁陵县库在兵器生产环节主要是参与原材料的获取与供给,其在生产职能方面主要是制造车器与纺织。


北魏《沮渠树舄墓志》考释   魏军刚

       北魏《沮渠树舄墓志》补充了北凉设平远将军、驸马都尉、永安侯等官爵名号和建康、昌松二郡太守信息,证明了北凉在地方设昌松郡、永安县、西安郡万岁县等,修正了学界长期认为北凉永安县即永平县之观点,纠正了学者考证万岁县隶属西郡的结论,解决了北凉西安郡领县不可考的问题。北凉灭亡,志主沮渠树舄、谢过酋念夫妇被迁往北魏平城。谢过酋念因受沮渠氏牵连被杀,先于妻子而亡。沮渠树舄则为幸存者,最后寿终正寝,死后葬于平城附近。


新见唐《李粹墓志》考释——兼论李唐宗室之高阳原茔地选择问题   吴小龙

       李粹系唐太宗长子李承乾之曾孙,属于宗室成员。李承乾于贞观十七年被废,其子孙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虽依旧在朝中担任官职,但与皇室之间的关系已日渐疏远。李粹从政四十年,大部分时间在地方任职,文献中对他的事迹鲜有记载,其生平事迹无从考究。《李粹墓志》的出土为李粹家世、仕宦经历、丧葬情况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同时也为探讨李唐宗室之高阳原茔地的选择问题提供了线索。


天水大地湾遗址F901裂隙灌浆工艺试验研究   杨 韬  杨志强  杨金建  王旭阳  赵鸿亮

       大地湾遗址是仰韶时期的重要遗存之一。在自然力作用下,墙体裂隙发育,局部剥离塌落,严重威胁着大地湾遗址F901的长久保存。本文以制作模拟试样筛选适合于遗址本体保护的加固材料和比例。通过干燥时间、抗压强度、线性收缩率、析水性试验等发现:料礓石改性土与当地土按1:10配比,具有较好的抗压强度,线性收缩率、干燥时间、析水性适宜,现场保护效果良好,为遗址保护材料筛选试验积累了经验,可为其他类似的保护修复提供参考和技术指导。


永泰公主墓出土彩绘骑马俑的科技研究   付文斌  侯鲜婷  白 璐  荆海燕

       本文采用超景深显微镜、分光测色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仪和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等对永泰公主墓出土的28件彩绘骑马俑进行科技分析,获取其颜料的保存现状、颜料组成和结构、胎体及内部金属芯的组成等方面的信息。分析结果表明:骑马俑的彩绘颜料主要为赤铁矿、朱砂和石青等矿物颜料,其装饰方式为先在陶胎上用铅白打底,之后再施颜料或贴金。胎体不同部位元素含量接近,马腿内部金属芯为铁芯,其锈蚀膨胀加速了马腿的开裂。可为同类文物的保护修复及后期保存提供科学依据。


国际视野下中国博物馆老年观众服务提升的思考   梁 敏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议题。博物馆有责任通过提升面向老年观众的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英美博物馆以打破刻板印象,发挥疗愈潜能,促进多元、平等、可及、包容,倡导终身教育为理念导向,在可及指引、活动开发、学术研讨、人员培训、资源共享方面开展了大量实践。中国博物馆可批判地借鉴其经验,从强化社会责任、加强顶层设计、拓宽研究思路、提升专业水平、深化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升老年观众服务。


基于用户满意度的数字博物馆服务设计评价方法研究   铁 铮  蒋 超  燕 耀  雷 桐

       提升用户满意度是数字博物馆服务设计的重要目标。为了提升数字博物馆服务设计质量,对334名数字博物馆真实用户进行需求采集,并利用Kano模型对用户需求进行满意敏感度分析,通过筛选指标和确立权重,构建了包含三个层次、25个细节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多种评价计算方法进行比较,选定层次灰关联计算方法对三款数字博物馆服务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实践和设计优化。实践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用户满意度的数字博物馆服务设计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实现数字博物馆服务设计质量优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