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的号召下,国家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致力于提升全民文化素养,让文化成为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博物馆是文化传承与教育的重要场所,其讲解服务是连接观众与文物、历史文化的关键桥梁。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以下简称秦汉馆)于2024年5月18日全面开放,以“秦汉文明”为主题,采用大历史+小专题的展览形式,通过“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和“城与陵”“技与美”等专题展览,多层次多角度展示秦汉文明。目前,秦汉馆共有16名讲解员,实行讲解员队伍标准化量化管理和星级评定考核制度,全年完成日常讲解4549批,服务观众150000人次。本年度对内、对外共开展各类培训学习共计19次。完成各类教育活动29节课程共236场,受众50860余人。
一、讲解队伍情况
为保障秦汉馆顺利开放和观众的参观需求,秦汉馆分别于2023年11月、2024年9月分批公开招募讲解员。经过专业严谨的培训和考核,目前共有专职讲解员16名。为促进讲解员业务技能的全面发展,使其在公平的环境下争先创优,学比赶超,特实行标准化量化管理和星级评定考核制度。2024年秦汉馆共圆满完成日常讲解4549批,服务观众150000人次。承担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讲解工作,共讲解接待10个团体单位,受众一千多人。
(一)队伍结构
秦汉馆讲解员共计16名,包括3名在编讲解员和13名合同制讲解员。
(二)队伍管理
秦汉馆讲解员队伍自组建以来就实行讲解员标准化量化管理制度,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与考核工作。
1.讲解员标准化量化管理内容涵盖仪容仪表,出勤情况、值班情况、项目小组任务完成情况、业务学习情况和奖惩情况等内容,量化讲解员的日常工作。讲解员等级评定考核制度,将日常分数与年底考核分数进行汇总,作为第二年晋级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
2.为了加强和巩固讲解员对展览的学习,坚持实行讲解员月考核制度。每月通过展厅讲解、台上即兴抽题、历史常识问答等多种组合形式的考核,检查讲解员的业务水平与讲解质量,加强讲解员对对展览内容的熟悉和对展览意图的理解,并将月考核成绩纳入全年星级评定考核总成绩。
3.实行讲解员等级评定考核制度,以讲解员日常量化考核成绩、笔试成绩与口试讲解成绩综合评定,等级评定分无星到五星六档,考核等级资格为期一年,根据考核结果实行动态管理。
(三)业务培训
为了进一步提高秦汉馆讲解队伍的业务能力,全年展开多类型、多场次的业务培训。除了按照领导统一部署的培训活动之外,还根据部门工作实际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包括岗前培训、淡季培训、外出培训等。
本年度对内、对外共开展各类培训学习共计19次。针对秦汉馆的文物藏品及展陈特色,邀请多位不同领域的专家老师进行专题培训与讲座,如手语翻译培训、新闻写作培训、书法篆刻培训等。通过各类培训不断提升讲解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不同观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分众化的讲解服务,为秦汉馆建立一支高质量的讲解队伍。
二、志愿者队伍情况
2024年秦汉馆和长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四所高校合作,经历两轮招募和多次专业培训考核,于2024年底建立了一支105人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后期将在其中遴选表达能力较强、历史知识较为扎实的志愿者,对其进行培训和学习,为观众提供公益讲解服务。
三、教育员队伍情况
在讲解员队伍中挑选了业务能力过硬、创新能力较强的骨干,组成教育员队伍,承担策划组织教育活动的工作。教育员队伍紧密围绕秦汉馆的展览主题,深度挖掘馆藏文物资源的教育价值,并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类别的受众群体研发并开展秦汉文明主题系列课程,融入趣味性、互动性,研发系列博物馆教育课程、活动等,切实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的重要讲话精神。2024年完成各类教育活动29节课程共236场,受众50860余人。
(一)活动开展情况
全年共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199场,大学生教育活动26场,成人教育活动11场。激发广大观众主动走进博物馆的热情和兴趣,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怀。
(二)特色工作:寻美之旅——秦汉有礼无障碍文化体验系列活动
“寻美之旅——秦汉有礼无障碍文化体验活动”是2024年秦汉馆在充分掌握博物馆空间环境使用、展陈主题、信息交互和展示方式等特性的基础上,针对残障和乐龄群体的特征和需求开发的专属特殊教育活动。活动自实施以来针对不同障别的残障群体及乐龄群体共开展6场活动,近6400余名残障人士及乐龄人群来到博物馆参加教育课程,大家纷纷表示,活动让他们深刻感受到秦汉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体会到博物馆的尊重与关爱。
2024年10月底,将此项活动总结成案例提交至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博物馆协会面向中国博物馆共同发起的“全民博物馆:在无障碍和包容性方面的创新实践案例”征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