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题目:
《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结合亟需制度推动》
主讲人:
郑奕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博物馆馆长
讲座摘要:
从2007年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到2020年《教育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我国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结合事业不断演进。正如在2018年《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将文物保护利用常识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完善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长效机制”已在主要任务之列,这些都是“量的积累”,基础上“质的飞跃”。但“罗马非一日建成”。要把设想变成现实,把局部经验变成全国做法,最规范有力的推进方式是制度设计。鉴于此,博物馆如何真正与中小学教育结合,制度供给的进一步科学、合理、多元化是实现路径,包括建立政府“主导”、博物馆与中小学为“主体”并尤以场馆“主动”为先的工作机制。本讲座将围绕如何构建立体的、我国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结合的制度设计展开,包括从囊括规划、政策、立法的顶层设计,到涉及一系列运行机制的中层设计,再直抵位于底层设计的馆校合作机制。视频链接:https://k.cnki.net/courseDetail/24411
主讲人简介:
郑奕,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博物馆馆长。上海市“曙光计划”人才。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博物馆学系访问学者。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委员会理事、亚太分会副主席;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博物馆定级与运行评估”评审专家;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审专家,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执行委员;、《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编委,《中国博物馆》首期学术主持人、特约编辑。
独著《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结合:制度设计研究》和《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两本专著,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全国博物馆学优秀学术成果之著作奖、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等。研究报告《公益性文化机构(博物馆)与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联动机制研究》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专报获中央政治局常委等领导人批示,且获中共中央办公厅、“人民日报内参”等采纳。论文《如何讲好博物馆展览中的故事》获全国博物馆学优秀学术成果之论文奖。独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文物局、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课题11项,参与欧盟“地平线2020”科研计划等国际项目2项。发表中英文论文近70篇。
独著《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结合:制度设计研究》和《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两本专著,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全国博物馆学优秀学术成果之著作奖、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等。研究报告《公益性文化机构(博物馆)与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联动机制研究》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专报获中央政治局常委等领导人批示,且获中共中央办公厅、“人民日报内参”等采纳。论文《如何讲好博物馆展览中的故事》获全国博物馆学优秀学术成果之论文奖。独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文物局、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课题11项,参与欧盟“地平线2020”科研计划等国际项目2项。发表中英文论文近7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