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中文版
陕西历史博物馆2022年出版物(共12册)

1.王泽华、杨文宗、王效军:《隋代史射勿墓葬壁画修复研究》,科学出版社,2022年7月。

全书44.6万字。本书是对宁夏固原博物馆所藏隋代史射勿墓葬壁画科学保护修复工作的总结。通过深入挖掘史射勿墓壁画内涵特征和文物价值,在对史射勿墓葬壁画揭取方法和修复技术路线、保存现状以及馆藏环境与壁画病害之间关联性问题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数字化信息提取、壁画制作材料分析、制作工艺及病害机理研究、壁画表面加固材料溶解度测定和环氧树脂支撑体数值仿真计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拓展了壁画表面加固材料清洗和支撑体稳定性评估的研究方法,形成了馆藏壁画保护、研究的关键技术,为同类型馆藏壁画科学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2.万晓、李文怡、王晶晶、杨洁:《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古器物全形拓整理与研究》, 三秦出版社出版,2022年10月。

全书33万字。本书对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的54件全形拓本,从器物、跋文以及工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梳理。从拓本特点来说,这批拓本资料极富地域特色,其上所拓器物很多出自陕西本土,同时拓本上題跋及私印的14人中,大都与陕西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一特点与其他图书馆及博物馆所藏同类拓本有着鲜明的区别。从研究角度讲,本书发挥了博物馆藏品研究的优势,对拓本器物的来源,真伪、以及与铭文的内在关系均进行了较为细致地探索和甄别,摆脱了以往这类资料研究的单一性,使整个研究体系更加饱满充实。全书内容新颖、研究视角独特,不仅填补了陕西省在此类资料研究中的空白,也是这批全形拓本资料的首次公布,其中所蕴含的历史及艺术价值均值得读者品鉴。

3. 步雁、闫利娟、蔡淋等《从“殿堂”走向“课堂”—陕历博进校园精品教育课程》,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2月。

全书14.5万字。本书是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与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长期合作的博物馆教育系列课程的基础上,甄选出16节精品课程。以“周、秦、汉、唐”为主题,结合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文物,结合博物馆教育系列课程理念,用文物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让学生在认识文物、了解文物的基础上,通过系列探究、知识链接、动手实践等环节,带领学生多维度地拓宽视野,并能够发散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希望以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为示范点,研发出更多的博物馆教育系列课程,辐射到更多的学校和班级,让博物馆教育系列课程不仅仅是进学校,更能走进班级,让更多学生受益、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4.吴盟、王慧琴、杨文宗《馆藏墓室壁画数字修复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 ,2022年9月。

全书32万字。本书研究对象是高清采集的馆藏墓室壁画数字化信息,研究目标是通过对现存信息的分析,非接触无损地提取壁画的数字档案,并模拟壁画手工修复的过程,建立一整套满足博物馆管理流程的数字修复体系。 馆藏墓室壁画数字修复依据贝叶斯的逆概原理,包括:提取壁画残存信息的先验知识,建立壁画病害信息的数据模型,建立壁画缺损信息的修复模型三大部分。论文在研究过程中充分考虑此类反问题求解的强病态性与格式塔视觉心理学原则,通过建立主、客观评价方法,并设计交互式数字修复管理平台,共享远程专家经验,动态调整修复方案。

5.庞雅妮、曹增艳、步雁等:《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22年9月。

全书35万字。陕西历史博物馆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建成的第一座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其雄伟庄重的唐风建筑、丰富精美的藏品和博大雄浑的历史陈列,代表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水平,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馆藏的170余万件文物,不仅反映了陕西历史文化的概貌,而且还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荟萃了3000余件组馆藏精品的基本陈列完整勾勒了陕西乃至中国古代文明孕育、发展、鼎盛的过程,凸显了周、秦、汉、唐几个盛世王朝的文明成就,是公众了解陕西历史文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长期受到社会各界的热捧。“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文物”展览和“唐代壁画”等专题陈列集中体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藏品特色,突出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最为辉煌的大唐王朝的盛世繁华和恢弘气象。

6.陕西历史博物馆编:《珠玑琳琅 陕西历史博物馆金文集录(上、 下)》,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22年10月。

全书68万字。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带铭文青铜器长篇铭文多。有研究者作过的统计:全国出土的带铭文商周青铜器中,陕西占了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以上,而其中带长铭文的重器更是大多数出自陕西。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西周重器,其内容包括祭祀训诰、赏赐册命、田猎宴饗、征伐、方国、土地转让、刑事诉讼等,是重要的上古文献,对于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礼仪、法制和民族关系有重要的价值。本书将馆藏带铭文青铜器整理出版,以期对大家的研究有所裨益。

7.戈登·R·威利 、杰瑞米·A.萨波洛夫著 张颖兰译:《美洲考古学史》(第三版),文物出版社,2022年9月。

由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考古学理论的发展和日趋复杂,有时会令人感觉考古学科可能已经迷失了方向。考古学科已经为深入研究美洲历史做好了新的跨越发展的混呗。然而,学术们几乎没有什么参考书以帮助他们构架起美洲考古学未来发展方向的评价体系。本书的出版或可以为当代学术方向和理论探讨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历史背景。

8.任雪莉:《周王畿——关中出土西周金文整理与研究》(第三卷 宝鸡地区),三秦出版社,2022年10月。

《周王畿——关中出土西周金文整理与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结项成果,全书共5卷,258万字。作为系列图书的第三卷,该书从古至今出土青铜器铭文为线索,将宝鸡地区各区县出土西周金文编为一卷,涵盖器物介绍、著录情况、研究情况,并附器物图片、铭文照片及拓片等。这种将西周金文资料按照行政区划编排分组的分类方式,极具创新意义,对于进一步深入开展西周金文综合研究树立了典范。

9.《文博》2022年1-6期,《文博》编辑部,2022年。

本刊为为双月刊杂志,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全年出版6期,常设栏目有:发现与研究、探讨·争鸣、史迹考述、文保科技、宗教视阈、博物馆天地、遗产保护等。

10.《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第29辑,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三秦出版社,2022年11月。

收录文章52篇,全书共63.4万字。涉及史学论坛、考古文物研究、馆藏精品、唐墓壁画与艺术史研究、文物保护、博物馆学、历史地理研究、民族、宗教研究、碑石墓志研究、简牍与典辑、随笔札记、学术博览等内容。

11.《丝绸之路集刊》第8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6月。

全书68.2万字。本刊在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相关领域,彰显学术,打造学术精品,弘扬丝路文化。在资政方面,从文化建设和历史推介入手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通过丝路研究帮助社会各界认识中国在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具有增强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精神的响应。在育人方面,围绕丝路文化研究,探索交叉学科建设模式,建立专业协同机制,整合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民族学以及艺术史等多学科的研究优势,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践场所。

12.《陕西历史博物馆年鉴》(2021),三秦出版社、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2022年11月。

本书系统记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2021年度的重要时事、工作动态、文献与统计资料,是一本按年度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包含综述、党建工作、管理与保障、安全保卫、科研学术、藏品管理、保护修复、陈列展览、社会教育与公众服务、信息资料、对外交流、文化产业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