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中文版
《文博》2023年第5期介绍



《文博》创刊于1984年,是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的考古学类双月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扩展版)、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学术声誉、拥有多层次的读者群体。

《文博》以保护、研究和宣传人类文化遗产为宗旨,关注国内外考古与文物新发现,广纳学术和艺术百川,提倡人文关怀,致力于推动学术交流与发展。常设栏目有:发现与研究、探讨•争鸣、史迹考述、文保科技、宗教视阈、博物馆天地、遗产保护等。

《文博》2023年第5期(总236期)现已出版,欢迎订阅关注。


本期目录及摘要:


陕西子长寨关山遗址调查简报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延安市文物研究院   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子长市文物信息服务中心

2016年8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等单位对陕西省子长市寨关山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获得一批较为丰富的先秦时期遗存。调查结果表明,寨关山遗址的文化面貌较为复杂,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文化的遗存,在与关中地区的文化面貌大体保持一致的同时,又与北方地区存在着显著的文化交流。

寨关山遗址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蒲家寨战国秦瓮棺葬墓发掘简报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2017—2018年,为配合西咸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位于陕西西咸新区蒲家寨村的一处战国秦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了墓葬、围沟、水井等遗迹340余处,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铜器、铁器及玉器等。墓地内散布有10座瓮棺葬,均属于秦文化范畴,其墓葬形制、结构各异,出土器物丰富,墓葬年代属于战国晚期至秦统一前后,是研究秦瓮棺葬及秦人丧葬习俗演变的重要资料。

蒲家寨墓地  瓮棺葬  战国秦墓  

湖北荆州土地台子、松林岗墓地2021年发掘简报      荆州博物馆

为配合荆州高新区中国供销冷链物流园项目建设,荆州博物馆在土地台子墓地、松林岗墓地发掘古墓葬112座,墓葬时代有战国、南朝、宋代、明代,尤以南朝墓和明代墓数量最多,其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组合的时代特征最为明显。这批墓葬材料为研究历史上荆州地区居民丧葬文化、社会信仰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湖北荆州  土地台子墓地  松林岗墓地

泾渭秦墓出土玉器研究     杨岐黄  罗晓艳 王欣亚

泾渭秦墓是春秋战国时期分布于关中地区泾渭之间的一处平民墓地。本文通过对泾渭秦墓出土玉器的形制与功能分类,结合墓葬形制、时代及随葬品情况,对用玉等级、性别差异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与周边地区秦墓出土玉器进行了比较研究。春秋晚期随着秦人势力不断东扩,玉器的分布从宝鸡地区向咸阳地区转移。同时,随着旧秩序的打破,平民墓中随葬玉器的比例提高,其中除了等级意义外,还附带其他社会信息。对泾渭秦墓出土玉器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东周时期秦国平民的玉器随葬习俗,还为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生活提供了重要资料。

泾渭秦墓  玉器  等级  性别  习俗

藁城台西商代遗址F14制盐用途新论     宋琳琳  黎 波

本文认为藁城台西商代遗址F14与制盐关系紧密。采用同种属当代样本所做的复核实验显示台西遗址出土植物种仁可用于制盐的关键工序。借助地质学信息并利用GPS系统所制地图显示,该地区具备制盐的物质条件。两眼大口浅井和灰坑H132分别符合盐井和卤池的结构特征。多方面证据显示台西遗址F14可能是一处采用比川渝和山东地区史前制盐技术更为原始的无灶加热模式制盐的遗存。台西遗址可能是商代中原内陆地带的制盐遗址。

藁城台西  制盐  盐井  卤水  植物种仁

贾里村墓地分析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赖浩贤

本文以陶器组合为线索,对西安市长安区贾里村墓地进行分析,认识到贾里村是一处居民以殷遗民为主、周人为辅的墓地。墓地布局反映了一种地域性较强的社会组织结构,但血缘纽带的作用依旧存在。陶器的文化因素显示,墓地中的殷遗民主要来自殷墟地区和天湖地区。以往学界讨论的殷遗民遗存主要来自西周时期的“国”(都城),对当时“野”(郊)中的殷遗民则讨论得不够多。本文能对认识西周时期宗周郊野地区的殷遗民遗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贾里村墓地  殷遗民  西周

试析隋王韶家族墓园的布局特征和营建过程     赵占锐  郑旭东

本文以王韶家族墓考古发掘资料为基础,结合史传文献和其他考古研究成果,对该家族墓园的围沟、墓葬排列和墓园营建进行初步研究,认为王韶家族墓葬在排列位置上承袭汉魏、北齐墓葬排列特征,其家族墓园的营建主要依靠王韶等家族成员的政治地位和姻亲关系。

隋代  王韶家族  围沟墓  墓园营建

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唐墓出土鎏金铜带具系结方式及复原研究     侯改玲

2004年3月,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唐墓2004CXDM50出土了一套鎏金铜带具。本文对带具结构、部件功能、制作工艺、织物印痕等进行了科学研究,在对带具系结方式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带具为单扣双鞓鎏金铜带,同时也对其复原做了有益的尝试。

唐代  单扣双鞓鎏金铜带  系结方式

釴鼎考识——从山西大河口墓地出土霸伯方器的定名谈起     王 宏

2007年,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M1017出土一件霸伯高圈足方形铜器,发掘报告称该器为“方簋”,但其铭文却自名为“釴”。本文从此器入手,对与之相似的铜器的定名问题进行了考证,认为这类器应该定名为“釴鼎”,并对这类鼎进行了整理与研究。

霸伯方器  定名  釴鼎

黑水城元代户籍与赋税文书校读拾遗     王 阳

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中有一批元代户籍与赋税文书,是研究元代户籍与赋税制度的珍贵资料。由于此批文书多为残件,且内容多残缺不全,文字书写又极为潦草随意,加之其中文字、词汇等现象丰富,以致整理本虽然对此批文书进行了释录,但是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今从中拣取十一则整理本释录可商的条文,通过核对图版,交叉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其进行逐一辨正,以期还原此批文书的原貌,促进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黑水城  户籍文书  赋税文书  辨正

秦始皇帝陵“都水”陶文考辨     曾 鑫 朱凌玮  付 建

本文从发现于秦始皇帝陵东北侧的一枚阳刻有“都水”两字戳印的筒瓦为例,在梳理秦始皇帝陵周围水利遗址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分析秦陵的水利设施营建思想。

秦始皇帝陵  “都水”陶文  水利设计

莫高窟B47窟所反映的葬俗与观念初探     沙武田  陈 璇

敦煌莫高窟B47窟为瘗窟,死者独葬于窟内并随葬两件告身。根据告身可知葬者“□文楚”是唐代战死归乡的低级军官,死后由亲属承担丧葬事宜,因敦煌战死不入家族墓地习俗,亲属选择佛教丧葬观念与形式,将其送入莫高窟北区瘗埋安葬,以期为其除罪升天。佛教石窟寺允许世俗人单独开窟入葬并随葬世俗文书与纸钱,说明佛教葬俗逐渐受到世俗葬俗影响。

唐代  莫高窟B47窟  战亡者  瘗窟  告身

广元千佛崖石窟石刻彩妆彩绘颜料加固材料筛选实验     卜海军  张 炜  张 宁  郭 宏

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长期作用,广元千佛崖石窟石刻彩妆的颜料层存在着脱落、龟裂、起甲、泡状起甲、裂隙、覆盖、涂写、烟熏、水渍、泥渍、动物病害、微生物病害、泛盐、粉尘污染、地仗层脱落、酥碱等病害。为了治理石刻彩妆病害,本文在实地调查广元千佛崖石窟保存环境现状的基础上,依据石刻彩妆颜料成分分析结果,以及壁画、彩绘类文物保护修复的三种材料的实验室筛选研究,得知Primai AC-33乳液可以作为广元千佛崖石刻彩妆彩绘颜料的加固材料。

广元千佛崖  石刻彩妆  彩绘颜料  材料筛选

儿童展览的探索——以陕西历史博物馆虎符展为例     王 妮

“陕西国宝系列特展之杜虎符展”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首次举办的以儿童为主要观展对象的展览。策展团队依据展前问卷调查的数据,确定展陈方向、内容、方式。本次展览在设计理念、设计原理、展陈模式、展览活动等方面的创新能为今后的儿童展览提供帮助。

儿童展览  杜虎符  教育功能

文化遗产领域虚拟仿真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陈 博  刘孝雨

虚拟仿真是提升新时代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的一项有力工具,根据核心技术路线的差别,虚拟仿真工作实践可分为视效仿真、数字模型仿真、动态仿真三个主要类型。虽然三种类型存在先后发展的次序,但它们之间并非相互取代关系,而应当根据工作目标与工作条件合理选择。此外,以“数字孪生”“元宇宙”等为代表的虚拟仿真技术日新月异,也为未来文化遗产虚拟仿真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虚拟仿真技术  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