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中文版
基地规划

馆藏壁画保护修复与材料科学研究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十四五”科研发展规划

前 言

馆藏壁画作为一类珍贵的文物,早在国家文物局制定的文物保护科技领域十二五规划中,就将其列入七大类馆藏文物之一。陕西历来高度重视馆藏壁画的文保科技和研究工作。2014年,陕西省文物局整合全省壁画文物资源,依托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省内9家文博单位成立了“陕西省壁画保护修复研究基地”;2016年11月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与西北工业大学联合申报的“馆藏壁画保护修复与材料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以下简称“科研基地”)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成立,并于2018年11月19日正式挂牌运行。

科研基地以突出馆藏壁画文物资源特点和馆校科研合作特色为发展方向,树立立足陕西,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理念和意识,彰显辐射引领示范作用,围绕壁画揭取、迁移工艺方法与材料、壁画包装运输技术与研究、馆藏壁画保护修复技术与材料、馆藏壁画保护修复技术应用与示范、壁画传统工艺价值研究、馆藏壁画保存环境控制、馆藏壁画保护修复人才培训与培养等方面全面开展工作。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管理办法》《国家文物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科研基地建设的意见》《陕西省“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陕西历史博物馆关于“十四五”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基地发展实际和中长期形势任务,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背景形势

一、发展成就

馆藏壁画保护修复与材料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与西北工业大学为依托共同组建,属于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科研基地挂牌运行3年以来,在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西北工业大学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基地运行更加科学化,取得了一定成绩。

1.组织架构持续优化

科研基地获批后,根据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文物局的部署及工作要求,基地第一时间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成立了“壁画基地办公室”,作为独立部门负责科研基地相关业务工作,并着手搭建和完善科研基地组织架构,制定运行管理计划书,确立科研基地日常工作制度等,科研基地运行步入正轨。

在此基础上,为提高全国馆藏壁画保护水平,促进文物保护事业发展,深化国家对“一带一路”创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的要求,加强文物单位间的区域合作与创新,科研基地分别建立了甘肃、宁夏、内蒙古工作站。工作站的建立,完善了科研基地的组织架构,进一步加强了科研基地在考古、文保科技和相关前沿领域的合作交流,重点围绕馆藏壁画揭取、保护修复技术、人才培养、技术培训和壁画保护科技创新等方面开展工作。

2.对外交流不断深化

“十三五”以来,科研基地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合作,与古代壁画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依托单位:敦煌研究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在申报科研课题、制定文物行业技术标准、技术创新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度合作;参与举办国家文物局2021年度壁画文物保护技术培训班,为全国馆藏壁画保护修复培养人才;积极参与国家文物局举办的“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与西安光机所合作开展古代壁画颜料库建设等。此外,科研基地还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合作、技术援助的形式,开展壁画揭取、保护修复项目,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并积极参与“文物保护科研基地联盟”、“丝绸之路文物科技联盟”等行业组织的建立。

3.科研水平稳步提升

科研基地科研团队重视专业技术提升与专业成果创新,积极参与国家、省部级、文物局以及馆内课题的申报,获得多项专利及著作权,发表百余篇学术论文。

先后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馆藏墓室壁画数字修复技术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自筹经费科研项目“馆藏壁画表面封贴材料去除研究”、陕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唐墓壁画分析专用高分辨率多光谱扫描仪研制与应用”、陕西省科技厅“大型展柜柜内微环境场分布研究项目”和“纳米材料在壁画保护中的应用”创新团队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唐墓壁画的各向异性病害检测及多尺度数字修复研究”、陕西省文物局科研课题“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唐墓壁画病害调查”,同时作为应用示范单位参与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风险防控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子课题“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风险防控指标体系与评价技术研究”相关研究工作。

近年来,科研团队已获得《专业壁画展示微环境因素场分布系统V 1.0》《基于物联网的壁画赋存微环境分析系统软件》软件著作权2项;《一种层次化彩绘文物线稿提取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基于高光谱分类与分割的壁画颜料层脱落病害标注方法》《一种壁画砌体剥离设备》《一种壁画砌体剥离设备用运丝结构》发明专利4项,获得《布设有多种环境监测终端的博物馆展柜》《文物特殊包装装置》《馆藏壁画陈列展示系统》《一种基于三维重构技术的青铜器铭文信息提取与记录方法》实用新型专利6项;负责制定《馆藏文物展藏智能碳纤维壁画保存展示盒》行业标准1项;参与定制《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数据评估报告编写规范》《博物馆展柜玻璃》《文物保护装备智能特性通用技术要求与评估》《博物馆库房及展厅恒温恒湿净化系统技术要求》《馆藏文物养护蒜素熏蒸消毒剂技术要求》《馆藏文物保护环境监测数据评估报告编写规范》《文物保护装备智能特性评估智能展柜》行业标准7项。

4.实验室建设日趋完善

在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工作目标,陆续采购科学仪器设备,完善壁画修复实验室建设,现已拥有壁画保护修复室、壁画保护科学实验室、材料制备实验室、材料表征实验室、显微观察分析室、X荧光分析室等修复实验室,配备了包括X荧光能谱仪、X光探伤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超景深视频显微镜、光纤内窥镜、研究级偏光显微镜、多光谱成像系统、激光拉曼、离子色谱、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等科学仪器。

5.人才培养迸发活力

科研基地对内鼓励部门业务人员学习深造,攻读学位,目前已派遣1名业务人员赴高校攻读博士;对外加大人才交流与引进工作体制;通过举办培训班的形式,促进修复人员成长,着力打造一支老中青结合的文物保护修复及科学研究人才梯队。

二、存在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发展要求,基地在人才储备、科研创新能力不足、机制体制等方面还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1.团队规模小,缺乏高精尖人才

陕历博科研团队现阶段存在规模较小,文物保护专业人员占比小,从其他学科转为壁画保护的人员占比大,年龄结构层次不合理等问题。缺乏高精尖人才和科学仪器专业分析检测人员,现有科研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仅可满足开展日常保护修复及简单分析检测工作,随着科研基地工作建立各项业务工作开展,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科研工作任务要求;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及材料学院团队中以壁画相关材料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人员较少,材料学等方向的专家对壁画工作的参与积极性及确立技术突破切入点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其他外单位科研人员参与壁画科研工作和发挥作用方面,目前还比较有限。

2.激励机制不健全,工作热情略显不足

国家文物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科研基地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建立健全科研奖励激励机制的政策和指导意见落地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虽然科研基地依托单位对基地建设发展高度重视,在科研奖励激励方面颁布了相关制度,但这些制度只是面向单位全体职工的统一科研管理办法,针对科研基地独有的科研奖励激励政策的出台还有很大难度。科研基地无法对科研基地的成果完成人和其他对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待遇上无法向承担任务的中青年科研骨干倾斜,从而影响了科研人员研究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3.修复实验室场地不足,技术提升受制约

经过近些年的提升改造,科研基地现已拥有壁画修复实验室、材料研究实验室等场所,但随着科研基地业务工作的拓展,面对亟待修复的大量馆藏壁画,场地面积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规划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尤为突出。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和科研基地依托单位的工作部署,发挥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的平台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深入开展馆藏壁画从揭取到科技保护、修复以及保存环境控制系统的科学流程研究,以及新手段、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在馆藏壁画科技保护中的应用研究,推动制订发展我国馆藏壁画研究科学有效先进的保护管理准则与规范,提高馆藏壁画保护修复研究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准和水平,进而提高我国馆藏壁画文保科技的整体水平。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馆藏壁画保护修复与材料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的目标是通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有机融合,建立运用材料科学先进技术、围绕壁画揭取迁移、包装运输、壁画修复材料等研究内容,引领国际馆藏壁画科学保护发展前沿,打造具有科研技术前瞻性的“馆藏壁画保护修复与材料科学研究重点实验室”,使之成为国内外壁画揭取、保护、修复知名的行业科研基地。

科研基地将立足陕西,面向全国,以馆藏壁画为主要对象,重点进行壁画传统制作工艺研究,墓葬壁画现场保护和揭取技术研究,馆藏壁画检测分析技术研究,保护修复方法和技术优化研究,数字化保护及展陈技术研究,实时健康监测及预防性保护研究等。广泛开展国内馆藏壁画的保护修复研究和实施项目,通过项目开展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培养馆藏壁画保护专业人才,为提高我国馆藏壁画保护的水平,促进我国文物保护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科研基地将联合国内外文博单位、高校及科研机构,充分协作、追踪国际壁画保护发展科技前沿,探索壁画保护理论方法,促进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传统工艺方法相结合,有效解决我国馆藏壁画保护工作中难点和热点问题,将基地建成具有承担国家级项目和行业重点课题研究,获取原始科学创新能力、实施重要馆藏壁画保护、修复、研究的科研基地,馆藏壁画文物保护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国际国内馆藏壁画保护技术交流的平台。计划在3年内初具规模,5年内达到优秀国家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的水准。

(二)具体指标(以下指标均为2025年前完成预估值)

类别

指标名称

目标值

指标特征

基地建设指标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运行评估

优秀

预期性

基地工作站

2个

预期性

学术委员会年会

5次

预期性

科研工作指标

申报国家级以上科研课题

2项

预期性

申报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

8项

预期性

设立基地对外开放课题

6项

约束性

发表学术文章

60篇

预期性

出版学术论著

3部

预期性

研发壁画保护新材料

2种

预期性

开展项目指标

开展横向壁画保护项目

8项

预期性

完成本馆馆藏壁画修复

110㎡

约束性

举办学术研讨会(论坛、沙龙)

8场

约束性

举办壁画类培训班

4次

约束性

人才培养指标

硕士研究生人才联合培养

5人

预期性

博士人才联合培养

2人

预期性

业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

50人次

预期性

第三章    重点任务

一、实施重点项目,培育修复成果

通过实施重点壁画保护修复项目,促进团队修复技术水平提高,进一步细化、规范壁画保护修复工艺流程,探索形成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按照可移动文物修复管理规则要求,积累孵化修复成果。

专栏1

具体任务

1.唐韩休墓大型壁画保护修复项目

继续开展韩修墓三幅大型壁画“乐舞图”、“山水图”和“朱雀图”的保护修复工作,同时进行石膏整体打包壁画保护修复的相关研究工作,达到陈列和保管的要求。

2.武惠妃墓壁画保护修复项目

开展馆藏武惠妃墓壁画保护修复工作,针对表面失效封贴材料的去除问题,结合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自筹经费科研项目“馆藏壁画表面封贴材料去除研究”,研发失效封贴材料去除材料,探讨科学的工艺和评估方法。

3.石膏支撑体壁画再修复项目

开展陕历博馆藏石膏支撑体壁画的再修复项目,对石膏支撑体壁画的病害类型、分布现状进行调查、评估,重点以石膏支撑体病害的探测、石膏支撑体服役行为的评估为主,梳理总结出适用、安全有效去除失效石膏支撑体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从而系统性的开展全馆石膏支撑体壁画的保护修复工作。

二、创新监测技术,开发评估体系

开展历史修复壁画的稳定性评估,对不同修复工艺修复壁画的优缺点进行再评估,重点开展在展壁画稳定性监测技术创新与应用。联合科研院所,开发针对不同病害变化监测的设备、技术以及数据分析评估方法,形成具有可推广价值的壁画稳定性评估技术体系。

专栏2

具体任务

1.开展壁画珍品馆展柜环境评估研究

针对陕历博壁画珍品馆内展示的高等级壁画,结合陕西省科技厅课题《大型掌柜柜内微环境场分布研究》项目,开展展柜内环境监测、病害监测、大型展柜环境场内温湿度分布研究等工作。

2.搭建馆藏壁画展陈环境模拟实验场

以馆藏壁画预防性保护研究为目的,针对壁画馆展柜内空间不不足、高等级壁画无法直接模拟环境试验的问题,在独立空间内搭建一座具有环境控制、病害实时监测记录、数据分析为一体的环境模拟试验场,通过对展厅、库房壁画存放环境进行模拟评估,以及修复材料老化试验,评估我馆壁画存放安全状况,实时监测壁画在不同环境下的典型病害变化趋势,多源信息融合分析研究馆藏壁画病害产生与环境变化的关系,优化提升保护修复材料及修复工艺。

三、强化技术培训,辐射技术成果

发挥科研基地的技术辐射平台作用,拓展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文物保护专业教育委员会的交流与协作,广泛参与高校文物保护人才培养及行业技术人员培训,打造壁画保护修复技术培训全国基地,通过技术培训与交流促进科研基地技术创新与行业技术进步。

专栏3

具体任务

1.继续深化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是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机构,也是国家文物局培养文物保护修复科技和技能人才的重要培训示范基地,基地将继续围绕馆藏壁画保护技术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进行交流合作,通过举办馆藏壁画保护技术培训班的形式为全国培养壁画保护修复人才。

2.与西北大学合作共建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科研基地将与西北大学安莱学院合作共建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构建学校人才培养与文博、艺术单位联盟的创新体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共同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文物保护修复和文物修复人才。

四、组建科技联盟,联合科研攻关

针对壁画文物材料科学研究以及保护修复外延技术需求,在现有敦煌研究院、西北大学、西安光机所等文博单位、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的基础上,扩大合作朋友圈,逐步组建壁画材料科学研究及保护修复技术科技联盟,联合开展科研攻关,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各级课题和项目。在科技联盟内,筹措建立科研基金,联合设立开放课题,针对壁画保护的技术难题,努力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从事馆藏壁画保护科技攻关,支持具有创新思想的课题、新研究方向和优秀青年人才培养。

专栏4

具体任务

1.聘任科研基地青年客座研究员

计划吸纳一批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内的青年研究人员,聘任为科研基地青年客座研究员,参与科研基地科研课题及重大项目,激发科研基地科研热情,增强科研基地科研创新能力,以青年人的思维开展壁画保护科技攻关。

五、参与考古发掘,延伸保护链条

加强与陕西、内蒙、甘肃等西北地区考古发掘单位合作,延伸馆藏壁画保护工艺链条到考古现场,建立馆藏壁画修复与墓葬壁画现场保护的完整技术链,统筹优化墓葬壁画保护修复工艺流程及技术规范。

专栏5

具体任务

1.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合作墓葬壁画揭取保护

合作开展空港新城唐墓壁画揭取保护工作,参与考古现场壁画保护工作,实现丰富馆藏壁画资源,提高壁画揭取保护水平,培养壁画现场保护人员的目的。

2.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慕容智墓壁画保护修复项目

持续推进慕容智墓壁画保护修复项目,按时按质完成结项,同时继续合作开展武威市天柱县吐谷浑墓葬群考古现场的壁画揭取保护工作。

六、深化综合研究,促进传播利用

充分发挥科研基地现有艺术专业研究人员专业特长,联合艺术及考古历史院校,加强壁画绘画内容研究,从历史、考古、艺术等角度开展综合研究,挖掘壁画蕴含的丰富价值,以科研成果促进展览、社会教育、文创产品、传播利用等全领域发展,凝练研究方向,形成研究专题,申报社科基金课题。

专栏6

具体任务

1.加强与“十大美院”合作交流,开展壁画复原修复

利用科研基地与全国“十大美院”以往合作优势,在馆藏壁画复原性修复、历史及艺术价值挖掘方面持续开展综合研究,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

七、整合区域资源,打造陕西品牌

发挥陕西壁画保护修复研究基地的平台作用,整合陕西壁画资源,完成陕西馆藏壁画文物保护科学数据库系统建设。完善项目资金使用、知识产权、成果分享、资料保密等方面的规则,加强调研分析,探索解决科研基地成员单位合作积极性不足的问题,增强科研基地成员单位的合作意愿及合作信心。通过整合资源,凝练项目,形成专题,产出成果,打造陕西壁画科技保护和文化资源传播利用品牌。

专栏7

具体任务

1.开展陕西省内馆藏壁画资源调查

计划对陕西全省范围内文博单位、高校或其他机构收藏的馆藏壁画开展资源调查,从陕西省内开始,采集馆藏壁画的基本信息、保存现状、修复历史、材料工艺等科技信息,建立馆藏壁画的数据管理平台,加快馆藏壁画科学数据库系统建设。评估全省馆藏壁画病害情况,为全省馆藏壁画的后续保护修复提供可靠依据。

八、坚持机制创新,探索运行模式

坚持以机制创新激发科研基地活力,探索在现有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下的合理可行的机制创新,努力促进成果及人才评价、科研奖励激励与科研成果转化政策落地实施。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充分发挥陕西历史博物馆与西北工业大学作为依托单位的作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发挥各自资源和科研优势,认真对标“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推进相关工作。分阶段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考核,引导相关机构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大力支持,在坚持科研基地工作规划的前提下,在馆校合作共同运行科研基地的过程中,努力使科研基地的发展建设具有新的特色和不断取得成果。

二、政策保障

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管理办法》《国家文物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科研基地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等基本法律法规政策,及时学习落实新出台的文博相关领域专项法规、实施细则、指导意见等,用好政策依据、完备政策体系,确保“十四五”规划依法合规实施。

三、经费保障

遵照《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管理办法》要求,积极争取中省各级政府财政对博物馆发展的财政政策和经费资金,以及高校对科研基地发展的财政政策和经费资金,积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通过申报各级各类课题项目,获取专项经费支持,保障“十四五”规划实施经费充足充裕。

四、人才保障

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和基地人员工作能力提升计划,培育政治过硬、能力突出、德才兼备、年轻有为的高素质人才,构建结构合理、专业高效、善于创新、敢于担当的专业人才团队。坚持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基地人员职业素养和专业化能力。进一步健全人才考核制度、强化人才激励制度,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同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通过制度创新,聘任科研基地青年客座研究员,加强人才交流、开展人才联合培养,打造高素质馆藏壁画保护修复领域人才队伍。

第五章    附则

一、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21 年至 2025 年。

二、规划实施

贯彻实施本规划是科研基地的重要职责。按照规划要求,科研基地依托单位要统一思想,积极参与,维护本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切实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明确相关任务进度安排,确保按时完成。在本规划基础上,抓紧编制相关细则,提出更为具体有效的工作举措,提高规划实施的指导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